挑战

到了幼儿园门口,孩子不让妈妈走,不愿意进幼儿园,哭闹。更有很多小朋友,听说要去幼儿园了,就开始说我不想去,我要你陪我,路上就开始,甚至起床就开始。

假期结束,或刚刚开始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很多会不想去幼儿园,有些可以说是分离焦虑,有些是单纯有些小情绪,也有些可能和错误目的有关最后介绍。

家长们一般希望赶紧“解决”问题,达到孩子进幼儿园,和家长分开的目标,而这个正是孩子最不希望的,这也是问题关键所在。

家长有时会听到一些说法,你就一定要坚决,送进去就好了,哭一会儿也就没事儿了。很多情况这样可行,但并不是最佳方案。

之前有不少可以做的,毕竟我们希望孩子开心地进幼儿园。

我们看看还有哪些可以之前准备、平时准备的,和当时可以选择的。

mother-and-daughter-holding-hands-walking-together-2022-04-01-20-36-28-utc

理解孩子,理解自己

理解孩子

首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接触的人有限。不愿意离开最亲近的,感觉最熟悉,最安全的家长身边,很正常。

家长的感受很重要

当孩子黏着你不放时,家长可能感觉内疚或担心,认为自己应该随时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可以感受到妈妈的犹豫,更加努力地做出相应的行为,这样家长会更为难。

如果家长对孩子适应新环境,适应规则,和新的朋友相处的能力感觉自信,孩子也会感受到,并更容易适应。(当然相应的,平时在这些方面帮助孩子,培养孩子,包括最重要的是规则和尊重方面的话题,如果妈妈自己不习惯让孩子接触新环境,认识陌生人,妈妈可能需要时间和耐心,帮助自己和孩子一小步一小步的实现这种过渡。)

有些孩子本来没事,但到了幼儿园门口,看到别的孩子哭时,可能也会哭着不愿意家长离开。

理解每个孩子之间性格、风格的不同,不期待每个孩子都以同样的步调适应陌生人和新环境。

家长看到自己担心什么

家长有时只是担心孩子,担心这样会不会习惯不好,动不动就说不去,这时如果综合评估,孩子可能是真的今天状态不好,不太想去幼儿园,也可以考虑允许,同时要不要提前商量:这一天可能哪些时段需要孩子自己照顾自己。

与孩子沟通注意保持联结

保持联结的意思就是保持关系,这是第一要素。如果注意到联结断裂(关系对立),尽量看到什么带来的。

比如,家长觉得孩子为了不去幼儿园说肚子疼是一种“说谎行为”,答应好休息一天第二天去到时又不想去是“说话不算数”,这时可能和孩子关系就要对立起来,但其实这个对立是家长的评判带来的。

这时要理解孩子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本身并不是品质问题,而是适龄行为,不必担心,就可以帮助减少评判,也就理解孩子,减少对立了。

放下这些评判和因自己的恐惧,就会更容易和孩子商量,孩子也更容易合作。

事前预防

提前熟悉幼儿园:

比如在外面旁观小朋友户外活动,如果有可能提前入园参加亲子活动

如果可以先有家长陪伴的方式,孩子会更容易对环境熟悉起来。

  • 带着孩子熟悉环境,
  • 熟悉幼儿园的地形,
  • 各个设施的位置,
  • 熟悉更多幼儿园人员,老师,
  • 甚至观察幼儿园的规则。

提前沟通:

提前和孩子说,有些孩子可能到了幼儿园临时会哭,你可能也会哭,但这没什么,我也会陪你一会儿,同时我们提前来了解幼儿园就是为了多熟悉一下环境,到时就有准备了。

提前准备小物件:

事先商量,并允许孩子带上自己常用的小毯子,手绢,小娃娃等等物件,或者使孩子想起妈妈的一个小物件,比如有妈妈香水味道的手绢之类的东西。

理解孩子情绪:

如果去幼儿园之前孩子开始说我不想去幼儿园,这时主要是理解孩子的情绪,先陪孩子面对这个情绪,不着急说服孩子或询问为什么,或解释为什么你不上幼儿园我不上班我们要喝西北风。

更多主动选择(说什么做什么)

不责备或羞辱孩子,不要让孩子逃避接触陌生人和新环境。但也尽量不强迫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状态不好时。

“我知道你很紧张,也有点害怕,刚开始进入一个新环境,很多人都会这样,不过,也可能过一会儿也会觉得接触陌生人和新环境,有些挺有意思的。”

“等你在幼儿园吃了午饭,睡了午觉,吃完下午点心之后我会准时在门口接你回家,到时你可以给我讲讲有什么发现好么?”

“幼儿园需要去上,如果你有些想哭,可以哭一会儿,妈妈陪着你。”

以上选择中已经做了想做的那些之后,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不必再担心或留恋,可以迅速离开,相信离开后老师会有办法或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平时可以做的

创造其他人照看的机会:

从孩子出生起就要创造机会,当妈妈不在家时或在家忙别的事情时,有其它家人照顾孩子并和孩子待在一起,最好爸爸有更多参与照顾孩子。

培养孩子习惯于家长分开并感觉安全:

每次离开孩子外出时,告诉孩子去做什么,跟谁一起,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告诉孩子他可能不安,但妈妈还是要出去,孩子可能哭几次之后会慢慢适应并放轻松。同时尽量按约定时间准时回到孩子身边,如果有临时状况,最好和孩子更新一下。

游戏的方式:

比如,和孩子玩儿我现在出去了,哦我又回来了这样的游戏,循序渐进。


有联结的(高质量)陪伴:

尽量每天都有专门的时间高质量陪伴孩子,放下自己手机和其他事情,可以参考特殊时光,跟孩子一起玩儿,充分联结,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者缩短孩子的入园焦虑。

创造机会帮助习惯陌生人和新环境

带孩子参加一些在陌生环境中,有陌生人的活动,允许孩子坐在旁边看,先不参与,知道他对新环境感觉安全。

当你们外出时,比如去购物,带一个合适的朋友(最好是比较理解孩子的,习惯鼓励孩子的,不会过多不恰当方式“逗孩子”的)一起去并与你的孩子互动,帮助孩子习惯与陌生人互动。

适应小朋友

当孩子与其它孩子玩或者待在其它孩子身边时,妈妈跟孩子保持孩子随时可以看到妈妈的适当距离,看时机,在与孩子商量好的前提下离开孩子一小会儿,直到孩子慢慢习惯妈妈不在身边。

幼儿园的选择


如果观察孩子在相当努力尝试之后还是讨厌某个环境或某个人,可能需要考虑换个幼儿园。

如果幼儿园的原则,和家长的原则非常不一致,也要考虑换个幼儿园。

我们要持续观察孩子的状态,感觉是不是一切顺利,需要的话要多多尝试倾听,或多渠道了解。

如果能沟通,可以尝试和老师或管理者沟通,规则肯定是要清晰,但如果孩子客观上受到的以打击挫败为主,可能这不是孩子适合的环境。

写在后面的话

对于类似的情形,我们家长的目标,其实不只是让孩子进幼儿园而已。

可以把这看做一个机会:帮助孩子学习并逐渐了解一个新环境,适应新环境,理解规则,了解与不熟悉的小朋友、大人如何沟通互动。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目标,其实我们的耐心和办法反倒会多起来。并能得到长期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