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活动在年妈沙龙正面管教家长课课堂上,占10分钟左右时间。
一个短短的体验活动,讲师请大家把手放在下巴上,但同时自己的动作却是把手放在脑门上。
有很多人虽然听见了指令,还是会把手不自觉地跟着动作放到下巴上。
这个活动很简单,看上去是。以前也接触过类似的活动,没觉得有什么,刚开始很多人会误以为正面管教很浅。
我们接着看后面的讨论:
我们接下来讨论,当听到一个指令,但讲这个指令的人并没有按这个做时,你会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有很多人分享,觉得困惑,迷惑,有人觉得愤怒,有人觉得失望,有人认为不公平,分享总是很丰富,能听到很多观点。从大家的分享中很多人会得到一些启发和“没想到”。
我们可以猜一猜,如果孩子听到一套,看到另一套,他会是什么感受什么想法呢?恐怕和我们刚刚经历的差不多吧。
我们接下来讨论:哪个更有影响?家长说的话,还是家长做的事?孩子会按你说的做,还是会按你做的做?
有的家长会觉得,应该说的有效吧?孩子会按你说的做吧?
同时很多家长会说,孩子会按你做的做,也就是在言传身教中,身教更大于言传。
道理都懂。实际生活中,言传身教我们也都会去做。光说不练的和光练不说的都不多。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往往会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哪里呢?是言传还是身教呢?
言传的更多一些吧?
和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要有礼貌见人打招呼,要控制 ipad 时间,玩完玩具要收拾,公共场所要安静不吵闹等等言传的地方太多了。
言传不是不要,在孩子想听时完全可以,在重要的事上也可以有时要求孩子听,但事事都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听教诲,他或者告诉你他不想听了,别说了别说了知道了知道了,或者他只能一耳朵进一耳朵出,就像我们小时候走不了必须听的时候一样。是,你说孩子为何么不听话?别说孩子了,谁听话啊。
那身教呢? 言传的内容,身教要做到。
要孩子控制 ipad 时间,放下 ipad,干点儿正事!然后自己手里不离手机的,可以开始尝试放下手机;
要孩子勤奋练琴,家长自己从来不练任何乐器的,也学乐器试试;
要孩子收拾好玩具,家长自己东西乱放不收拾的,整理自己的东西开始吧;
要孩子不可以讲话带脏字,家长自己忍不住就来一句儿的,开始注意自己讲的话吧;
要孩子锻炼身体,家长自己没有体育锻炼的,尝试一些运动吧;
要孩子好好读书,家长自己从来不看书的。读起来吧(可以先从《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开始)
孩子不配合的事,可能慢慢发生变化。
想让孩子控制情绪?
家长来认识一下情绪,体会一下什么是感受,如何和感受相处,如何在发怒时照顾好自己也避免误伤别人;
想让孩子学会尊重?
家长来学习一下什么叫做尊重,体会一下孩子的高度,孩子的感受;
想让孩子学会坚毅?
家长来体会一下什么叫挫败什么叫勇气什么叫鼓励;
想让孩子学会倾听?
家长来学习一下什么是倾听,试一试只问哦,是么,还有么,真的去听而不是尝试改变修复教育批判自以为共情的评判;
想让孩子学会感恩?
家长来学一下如何感谢;
想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
家长来学一下照顾自己。
哎呦懒得打字了。
想让孩子学会勤奋?好吧再打一行。
家长很多很忙,自己工作或照顾家里已经很累了,可能会想,我好不容易休息会儿,我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是这样,但有些书看看你也会喜欢,有些乐器练练你也会享受,有些电视关上你也会发现你的时间又多了些,有些健身家里也可以练,有些学习参与进来做起来,你发现,积极的变化从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