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观察之葛吉夫律动

¥2,200.00

分类:

年妈沙龙自我观察-葛吉夫律动两日营

简介:

葛吉夫律动,是一种动起来,在动中自我观察的方式。对年妈沙龙的学习是很特别的补充。

年妈沙龙组织葛吉夫律动的方向,仍然是围绕自我观察这个主线,我们会根据年妈沙龙学员的特点,慢慢与老师协调课程的方向。

大家在上课时,如果遇到之前家长课、讲师班、三中心、九型、四底牌、NVC的同学,分享中会发现和以前我们学习过的内容的交织。

适合人群:

所有对自我观察有兴趣的同学,不需要一定有什么基础。

如何描述葛吉夫律动?

年妈沙龙第一个葛吉夫律动两日营结束后,年妈跟同学们一起讨论,怎么用简单的话描述葛吉夫律动是什么?

年妈沙龙的朋友们是这样描述的:

  • 我理解的律动,是专注力在不同时空的体现。从囿于自身的狭义专注力,到扩大至周围的广泛专注力。律动时,将情感、身体、思考完美结合,头一次感受到专注如此美好。
  • 某种意义上,我的内在处于冬眠状态。我想通过律动找回专注力和让自己醒来。
  • 我觉得律动,是一种不同一般的舞蹈。《自我观察》这本书让我好奇情感、思考、行动三个中心协调运作是一种什么感觉,律动让我有了文字之外的切实体验,三中心协调运作的感觉很妙!
  • 我理解的葛吉夫律动是节奏,根据旋律的节奏做有意识的动作,手、脚、头做着各自不同的、和谐的动作。注意力需要很专注于行动否则会容易出错,再练习扩展注意力到空间环境。

年妈年爸的描述

有初步的感觉了吗?大家提到的专注力或注意力和年妈沙龙说的自我观察有什么关系?年妈和年爸尝试描述一下: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充满各种信息,周围生活各种事情不断出现,各种思绪进入头脑,各种情况牵着我们往前走。没有什么时间留给自己,没有什么时间和自己相处,等到孩子睡了,自己手头的事忙完了,也没有精力再做什么了,休息好了明天又是一天。

我们在哪里?

我们身在这里,心在哪里?

我们在哪里?

我们的注意力,大多数是被动的,被各种吸引走:朋友圈,各种消息,一只蚊子,旁边一个人高声打电话的声音,快递小哥的门铃声,孩子的作业,家人又把衣服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

每一天这样过去,有人说我们实际上是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注意力在哪里,我们才在哪里。

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是被动的,我们在哪里呢?

当我们不能主动注意到孩子的积极面,我们可能会被动地关注孩子的“问题”,当我们不能主动注意到孩子的情绪、感受,我们只能被动地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我们认为什么是对的。

当孩子想说时,我们不想听,因为我们只是被动地在关注我们想让他们做的。

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可能更生气,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动地判孩子为有错了,有错了你还好意思有情绪?!必须制制你。我们当前的父母的角色,已经被动地让我们只停留在这个角色的注意力中,忘了我们也曾理解过孩子的位置。

我们能找回自己么?我们能自主地运用我们的注意力么?
我们能注意到自己脑子中的各种想法么?自己的各种情绪?自己的身体状态和身体语言?孩子的情绪、感受、身体语言?孩子的处境?
当我们的注意力是主动的,我们就能看到自己。
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是,是一条让人欣喜的路。

你有试过让你身体的思考中心,情感中心,运动中心,—— 同时运作的体验么?

你要数着数字,和着旋律,还要注意自己的肌肉运作,身体位置,手指的位置,脚的位置,还有头的方向一起参与进来。孩子们面临的各种学习挑战,我们可能在短时间内会集中面对。

你会想放弃,你也可能会混乱,你也可能有我们完全想不到的发现。
在律动中,你可能会注意到这些想法:
“我行么?”
“我不行”
“这不行!”
“你的问题,都怪你!”
“我怎么这么笨呢?”
“哪有你这么教的?”
“为什么明知道不告诉我?”
……

你可能随之有各种感受:

愤怒,怀疑,沮丧,羞愧,失望,

欣喜,鼓舞,自信,迷惘,失落
……

让我们在葛吉夫律动的学习中迎接这些体验吧!

年妈沙龙
课程主办

年妈沙龙以家长学习为核心,从正面管教到自我观察再与人平等尊重地沟通,是我们追寻的道路。而自我观察部分,受葛吉夫的第四道影响,是在我们身为父母的每一天真实生活中,慢慢自我观察到,那些给自己带来烦恼和负面情绪,也和身边人不断冲突的,身不由己的各种模式,包括葛吉夫第四道系统中的三中心,九型,也包括正面管教中的四底牌。

杜宏亮
课程导师
从小对世界充满好奇,2007年开始转向深度内在探索,多次游历于印度,欧洲,西藏跟随开悟圣人以及国内外导师的修习,在密集的静心,葛吉夫律动修习中有过多次深刻的“醒来”经历,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长期的生活践行将不同内在成长体系的学习经验整合融入到生活和教学当中,经由自身经验发展出自己的教学道路,2011年开始全国各地带领课程至今。

年妈沙龙学员分享

静雯
静雯2018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两天的葛吉夫神圣舞蹈学习,收获很大的惊喜。之前听说的内容就是“通过各种手脚不协调的动作,让你不得不关注当下的身体。”以为就是跟随正念的感受,加强学习而已。 事实上随着舞蹈的行进,为了完成那些古怪又精确的动作,三中心被迫调动起来,压制思考的也必须参与,情感优先的也被限制使用。有点像你的左右脑同时被驱动,双驱前进,身体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衡。感受着大脑和身体的这种愉悦联结,注意力超凡的集中。一旦你试图脱离,舞蹈就会中止。 因为有了两天高强度的注意力集中,当我最后上去演示动作的时候,我忽然感觉自己能跳脱到一边,看到那个正在演示的自己。因为先入为主认为“我不行”,害怕被评判,逃避被关注......身体在紧张,注意力被无关的情绪带走,三中心同时停滞,能量被消耗在莫须有中。 这种感受太惊喜太震撼了,我默默的看着那个脱离动作的身体,鼓励她平静接受,再次回到当下,回到舞蹈中。结束后,没有羞愧难当,没有觉得要用言语或行动再证明什么,比如告诉大家“我其实会啊……”之类的,我觉得我第一次这么正视我自己的学习过程,理解自己的注意力没能集中,觉得就是一步一步来嘛,你看,并不难呀!
Susan
Susan2018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关于空·这一次,不做预习,不带预设,完全敞开,去参与一个学习的过程。于是,没有压力,没有评判,没有情绪,遇到问题,等待答案,自然有收获。 关于专注力和爱·广泛的注意力,像开启全焦摄像机,主动的开启,持续的开启。专注力的另一个称呼是“爱”,当与ta有爱的联结,就如ta在我体内,自然会有持续的专注。 关于松·每一个动作,精准的用力,不需要的地方全然放松,需要的地方,也只用恰好的力,需要专注,却最节能。 关于通·一个新鲜的方式,却导向了熟悉的方向。书法,太极,和神圣舞蹈,道道相通。舞蹈动作的持续精准,和书法的笔笔到位,没有区别;只用精准的力,和太极的松,也有神似。 关于学习·一步一步来,这是老师教的心法秘籍。所有的学习过程,也是相通的。
Cherry
Cherry2018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两日的葛吉夫律动营结束了,我仿佛是经历了一场不同以往生命状态的短暂旅行。 第一天进场后看老师做第一个手部动作示范,我觉得很简单,轮到我做的时候,才发现我没有观察清楚这个动作的节拍,到底是一边四拍还是一边两拍,老师演示的时候我的注意力已经跑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动作观察中,我开始主动调动自己的注意力,把注意力分配到观察老师动作的各个细节里;观察之后,我和大家一起开始听音乐做动作。 问题又来了,稍一走神,就数错了进入的节拍,一不注意就举错了手臂、迈错了脚,动作就变得慌张;刚觉得已经做熟练的动作,下一次就可能做错,需要原地等待好几个节拍再进入;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跑走又回来的过程里,我脑海里涌起的关于简单、太难,这怎么可能做到呢、放弃就行了、我做的才是对的、别人做错了之类的评判,像云一样,一朵朵飘过。 但是我的注意力没有被这些评判抓取走,我的情感中心没有像往常一样配合它们产生更多的内心戏,我还是将头脑锚定在全神贯注的数拍子这一件事上;情感中心在音乐和动作中一次次被调动和感染,与以往那些欢乐悲伤感动都不同的一种平和微喜的感觉萦绕着我,并逐渐升腾起一种神圣感;这时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律动又叫“神圣舞蹈”了。 更为神奇的体验,出现在称之为“三二归一”的律动里。当我的注意力全放在动作上的时候,我的手脚头配合的很艰难,当我把注意力调回自己的胸腔里,我竟然拥有了一种内在的韵律,之前还难到不可完成的动作,竟然可以自然流畅的由我表现;我问自己是怎么做到的,发现我只是让注意力安住在身体里;结束舞蹈的时刻,当我坐在地板上闭眼冥想,身心好像真的进入了一种传说中的清明觉照的状态。
年妈
年妈2018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我是葛吉夫的粉丝,他的律动(也称神圣舞蹈)我惦记很久了,通过两天的学习,很多感悟,挑两个角度分享: 关于放弃: 在刚开始律动时,手和脚动作合并在一起时,就开始乱了,半天也没有整合好,下意识的反应,真的是想放弃,觉得做不好了。 接下来,出现了几个选择: 1.可以做错,做错了观察对自己的评判,观察自己的情绪。 2.可以动作停下来,8拍的动作,第一拍都能记住,嘴里数着数,等到下一个1再进入。再做一个2拍动作,就是进展。 3.可以去放松身体,身体越紧张,越用力,动作越不容易做出来。 4.可以听音乐,听到节拍和旋律,尝试动作和节拍旋律联结在一起。 5.可以调整视线回到广角和全焦的状态。 …… 当除了放弃,你还有很多选择,并且选择哪个都可以的时候,你真的没必要放弃了。从律动中,我想每一个人,体会到的都会不一样,这也是她的奇妙之处。律动,练习的目标就是让自己醒过来。 关于跟自己性格的联结: 思考、情感、行动三个中心,充分打开,保持清醒的觉知这样的机会,生活中很难找到,而葛吉夫律动,使之成为可能。让你想走神都不容易,这是跟静坐、冥想、正念练习的最大区别。 对我来说,新鲜的东西,勇于尝试问题不大,但是继续保持着关注精雕细琢,并且坚持到最后,就是难题。经常因为无聊,因为看不到快速的进展,因为技能不足,因为下功夫不够,等等因素,就移情别恋了,开始新的尝试。而律动,让我体会到一个重复中发现新事物,并且带着全然的注意力去精雕细琢的过程,这个新跟旧,始跟终,没有界限,是彼此相连依存循环的。你会在这个往复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耐心、关注的能力、进步的能力,你会发现你的注意力能力提高了。 一个学习,不是老师告诉你多少,而且你通过这个体验和练习,你能感悟出多少,跟你息息相关的,能带入到你的生活中的,这就是律动学习的意义,不光发生在上课的那两天,很多体验过后的感悟,是能深刻记忆在身体和意识里。如果生活中尝试去用,就变成你的一部分了。
马凌
马凌2018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1、律动让我体会到了专注和同时调动三中心 律动中,单独学习一串串分解的动作都不难,可组合起来之后 手、腿、脚、头都同时在做不同的动作,我居然做到了!自信心爆棚啊! 秘诀就是“专注”的同时调动自己的三个中心—思考中心数拍子、找关键点,行动中心一次次不断练习,情感中心和配乐进行联结。老师告诉我们:不协调是正常的,即便你什么都不会,你总能会第一拍吧?那接下来就学第二拍就好啦!当你做错了跟不上的时候,没关系,专注的数拍子,等待下一轮的第一拍就好。 这段话对我帮助特别大,之前这么多年,在我看来,许多事情除了完美就是失败 。这是0和1的区别,今天我才发现,原来0与1之间,有那么多的可能性,只要离开0一点点,就已经是完美的进步了!现在我做错了,不说明我笨,不代表我丢人显眼 只是说明“我还没学会” ,继续学就好啦! 由此想到孩子们 他们人生中点点滴滴的进步多么让人钦佩!他们带着强大的学习意愿不断自我挑战 带着无比的专注应对挫折和困难,如果一直能这样,该有多好! 2、律动帮我练习专注力 自打有了小米,自我成长类的书籍陆陆续续也看了一些,不断努力着自我观察、活在当下、保持联结,但总觉得失败多过成功,践行起来着实太难了!很感恩这次与葛吉夫律动的相遇,让我找到了一种适合我的工具,帮助我进行有意识的练习: 律动中,我能在注意力溜走的那一瞬间就发觉,但借助律动能练习延长注意力停留在当下的时间; 律动中 我发现了自己注意力的狭窄范围,当我关注手的动作,脚就容易乱,当我追求动作精准就容易乱了节拍,但借助律动,我能不断拓展注意力的范围,对自己的动作、情感、思维甚至是周边环境都保持着警觉; 律动中,我发现了自己不必要的思绪和多余的身体紧张都在消耗我的能量,所以我练习着用适当的力量去做动作,把适当的关注给到对方,既放松又有力,既放松又警觉,这种由内而外的安定状态,我特别喜欢。 我知道这不是舞蹈,期间弥漫的神圣和庄严,让我感觉和它有着深深的链接。
围裙妈
围裙妈2018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两天时间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课程。老师说的话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的大脑、情绪和动作的体验。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个律动我肯定做不了,动作不协调,节奏感很差,我又不擅长记动作。各种小情绪,焦虑、自我否定,想要放弃,小动作也越来越多。心理戏越多情绪越焦躁,动作就越错。 这时候老师说先不要给自己设限,总能做对第一步吧,能做对一个就有第二个,做不对也没关系。慢慢心静下来,能做对一点就行,对自己要求越来越少,有意识的多记动作,多听音乐,找规律。哈哈,头手脚动作越来越协调了。 感受就是,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的不可能都是自己给自己设限,过多的情绪会消耗我们很多能量,另外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是不公正的。
时间安排

律动03班 11月6.7(周三周四), 律动04班 12月12.13(周四周五)

评价

目前还没有评论

成为第一个评论 “自我观察之葛吉夫律动” 的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