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很多人知道,但误解比理解的多。
最常见的就是,拿正面管教当控制孩子的工具用。
举几个例子,
有人说,我孩子就是不按时间洗澡,我用了正面管教教日常惯例表,孩子还是不听,没用。
有人说,你看正面管教里有个有限选择,这就说明了父母是要控制孩子的,只能给有限的选择嘛。
有人说,和善而坚定我做了,我态度非常和善,但我不能容忍他一再要求我陪他。
其实很多类似情况,家长可能在想,这时,用什么工具,用什么句式,怎么说,才能让孩子做我想让他做的事?然后发现,没用。
有些家长可能会误会,觉得正面管教不好用。我们回到上面的例子里,分享一些我们的看法。
有人说,我孩子就是不按时间洗澡,我用了正面管教教日常惯例表,孩子还是不听,没用。
日常惯例表,本来的目的就不是控制孩子。当我们想控制孩子时,我们使用什么工具,孩子一样能感受到我们的控制意图,是的,让孩子按时洗澡,其实是试图控制孩子在某个时间完成某事。(事情是需要做的,但我们可以把控制换成让孩子自愿配合)控制即使短期有效,一件事上有效,也会在长期,更多事上回归到“又不好使了”这个地方。然后,有人觉得那我就再多学,或拼命反复学,是不是就能“好使了”?
如果你还是想控制孩子,那过程和结果基本是可以预期的。
没有人愿意被控制,哪里有控制哪里就有反抗,即使我们可能看不到。
这样的状态下,把正面管教当工具使,“没用”,用别的方法,其实也是类似。
而不管用什么方法,其实我们要做的是:先学 “道”,再学 “术”。或至少一起学。
这时,日常惯例表的目的不再是控制孩子,而是:
- 态度上和孩子平等地商量,
- 态度上相信孩子有一定理解这些事情和安排的能力,(随年龄和事情的变化而变化)
- 帮孩子看到有哪些事情客观地需要,
- 帮孩子熟悉如何安排这些事情能:帮到孩子,(需要家长看到孩子正常的情感联结需要,和客观上正常的游戏需要,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和陪伴的需要)同时尊重家长的客观需要,(自己的正常休息,自己被尊重的需要,家长照顾好自己的需要)和环境的客观需要。(一天睡多长时间,转天几点需要起床,几点需要安静)
而这个过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按时睡觉,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和练习。
家长学习的目的,本身绝不是解决一个个眼下的问题,而是以此为机会帮助孩子培养长期的能力和品格。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是:
- 平等的沟通,
- 参与制定计划,
- 表达自己的意见,
- 倾听别人的意见,
- 了解客观环境的规律,
- 了解和体会不同变化带来的不同结果,
- 在变化中调整和完善。
收获的是自己作为一个人,慢慢成长的,对自己的信心和相信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和实实在在的能力。
一个日常惯例表,其实在工作中就是工作流程,在生活中就生活计划,在人生中就是大规划和小计划。而小时与家长合作制定并调整的经历,是孩子和别人合作的基础。
正面管教,不要只当个工具去用。其实学其他家长学习,也是一样。
有朋友可能会问,说了那么多,那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当你看到更高的目标并一步一步往那里迈进时,你可能不必专门去解决什么“问题”,那些“问题”本来也不一定是你想象中的问题。
要按“道”去学,你不需要别人的灌输。
你需要的是一个学习的环境。
你需要的是一个和你一样努力学习实践,持续的努力的群体。
你需要帮助和引导,但你会有自己的路。
你还需要的是自己的信念和勇气。你需要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受,自己觉察自己的决定并把道法术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任何一个方法,都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背后的 “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