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经典推荐:《倾听孩子》

作者:(美)帕蒂.惠芙乐 Patty Wipfler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妈补充介绍:

本书作者是《游戏力》作者科恩的老师

倾听孩子有很多细腻的层次,书里有具体详细的描述和指导,一切有关于联结

倾听孩子

「读中学」中的分享 · 真实的故事

启发我们应用​在自己生活中

兔子
兔子2017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倾听孩子》第二刷。与之前看过的《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和《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几本书一样,第一遍读这本书无感。觉得里面的方法简单到我都知道,也都懂。但是恕臣妾做不到,因为,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也同样有情绪。 第二刷看这本书,感觉主要受益于先参加了《自我观察》《被讨厌的勇气》等书的读书会,并且有了一些观察自己情绪需求的基础。所以,再在生活中实践“倾听孩子”就跟简单了。 下面是实例 最近女儿初中开学,军训。 第一天,被训了一天的同学回来,一肚子牢骚。一张嘴简直就像机关枪一样,一边突突着对教官的不满,一边突突着自己的辛苦与不易。 我的内心戏是:你老娘当年也军训过,肿么没这么多抱怨!然后,我开始准备生气和制止她不停的抱怨!我做了个暂停,离开我家同学做别的事。开始看见自己的情绪,我为什么生气?我对她的行为做了个评价,对她给我营造的抱怨气氛不满。但她的抱怨,其实是种信任,觉得可以跟值得信任的人宣泄一天的不满。 我开始转换关注点,从她吐槽中找一些好玩的点来听。 第一天就这样和平的度过了。 第二天,继续突突,但是好像炮火没有头一天猛烈。 第三天,不在是纯吐槽,开始有一些趣闻。 第四天,没有吐槽,只有趣闻。我们可以开始聊,军训中的一些话题,好的不好的都可以很平静的聊。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天晚上睡觉前,某同学在道晚安前,都会开心的说:谢谢你妈妈!然后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Amber
Amber2015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两年前第一次读《倾听孩子》,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在那之前,我一直不满孩子在情绪方面的问题,然而越是对孩子不满,自己越是沮丧,孩子的这个“问题”就越发循环往复地出现着。这本书对我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作者的文字完全触动了我的内心,同时也赋予了我能做到倾听孩子的神奇力量。 回顾过去的这两年,我和先生对于孩子一次次情绪表达的全然接纳,我们最近惊奇地发现孩子的巨大变化。首先一点是,闹别扭、哼唧的情况非常非常少了;能看出孩子那种由内至外的放松和快乐;另外我注意到即便有的时候我唠叨孩子导致他不耐烦的时候,孩子一改之前跟我正面冲突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冲我做鬼脸,或者用幽默的腔调学我说话,弄得我忍不住哈哈大笑。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切的变化完全始于我们对于孩子情绪表达的完全倾听和接纳。
静雯
静雯2018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总觉得需要“解决”些什么,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什么也解决不了,还经常把事情越弄越糟。本书告诉你,孩子最需要的“倾听”是如何帮助孩子从一次次“受伤”中,完成自愈。 原来只是听孩子说,甚至只是听孩子哭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给他力量,让他感受到我的爱并且自信起来。曾经孩子们抢玩具,我试图做到公平的处理,却惹到每一个都大哭不住;孩子突然因为一起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发脾气,被我责怪为不懂事;或者在我自己无法处理好情绪的情况下,就盲目自信地接管了孩子的情绪,最终搞到双方都崩溃收场。 只是轻轻抱着孩子,慢慢听他的哭泣和颤抖,就可以产生神奇的力量,超越你的说教和家长式的理解。书中包含了如何观察+倾听的更多细节,可以更好的帮助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才能有效执行。
Tiger妈妈
Tiger妈妈2018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刚开始读就爱上这本书了 书里的很多点,也是儿子和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在不知如何解决的困惑中,有幸读了这本书,它给了很多我想不到的有效方法,以倾听为核心的方法。我愿意不断尝试它。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及时雨,是指路灯,是最解燃眉之急的书。边读书边实践,我和儿子创建了他喜欢的亲子时光(特殊时光),由前些天的剑拔弩张,到彼此恢复联结,谢谢倾听孩子,谢谢游戏力,还有年妈哈。原来只是听孩子说,甚至只是听孩子哭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给他力量,让他感受到我的爱并且自信起来。曾经孩子们抢玩具,我试图做到公平的处理,却惹到每一个都大哭不住;孩子突然因为一起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发脾气,被我责怪为不懂事;或者在我自己无法处理好情绪的情况下,就盲目自信地接管了孩子的情绪,最终搞到双方都崩溃收场。 只是轻轻抱着孩子,慢慢听他的哭泣和颤抖,就可以产生神奇的力量,超越你的说教和家长式的理解。书中包含了如何观察+倾听的更多细节,可以更好的帮助理解,只有真正理解,才能有效执行。
君好
君好2018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倾听”这个词耳熟能详,特别是有了孩子后,遇到挑战后,请教专家,查阅各种育儿方法时,“倾听”可谓是出现最多的高频词。但很多时候我会发现你知道做不到,这几年的成长路上,我是慢慢由先倾听自己再到倾听孩子来过度的。正如有一天晚上孩子在做作业,我打开房间后看见他开小差,我的心里就很不爽,接着看见他打开语文练习册那几页几个大大的叉打在上面后,就一连串的炮轰他:“现在变得不爱学习了,你看成绩都退步成这样了还不努力,怎么学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见他的眼睛开始包含眼泪,我开始慢慢(真的只是慢慢,当时也没能一下刹住车)冷静下来,给自己做了一个积极暂停。后来我倾听了自己,重新问自己看到的事实是什么,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慢慢地从评判者的状态调整回学习者的状态后,我从新调整状态放下自己的猜想带着好奇去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开始告诉我那两页打叉是因为那天他生病了没上学所以不会做。我听完后不是滋味,的确先入为主导致我们做事有偏颇。 今天早上4岁的女儿有起床气,对我大呼大喊:“坏妈妈,不要你了。”我很无奈,也有点生气,觉得她是在攻击我,于是我想着加快进度继续看书,就打开了《倾听孩子》阅读关于沮丧时的倾听,慢慢地发现其实孩子这些并不是在攻击我,针对我,沮丧是孩子所期望的与所达到的有差距,而那种感觉和情绪已经压倒了她无法思考,我才发现我那时的讲道理是徒劳的,我不断跟自己说:“先照顾好自己,觉得准备好了再去理解孩子。”也许是我看书时平和的状态影响了她,后来她自己平静地过来让我陪她去刷牙洗脸。 期待读书会上与大家再次感受倾听的魅力!
秋池
秋池2015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对我而言,看《倾听孩子》的过程,就是复习关于倾听的原则,那些我明明知道,但却总是在倾听时忘记的事,不打断、不建议、不评判,书中对于孩子哭泣、愤怒的描述,时常在我的家中发生,看完《倾听孩子》,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脑子里会出现“叮”的一声,这个“叮”就好像是一个信号:可以开始倾听了,安在当下,和孩子通过倾听建立联结吧——我心里会回响这样的声音。当我自己悲伤、愤怒的时候,因为读了《倾听孩子》,我的心里也会有这样的声音,这些时刻,是和自己联结的机会。倾听,是一个理解自己、觉察当下、联结他人的方式,谢谢这本书带给我的体会。
小芦苇
小芦苇2015年加入学习​
Read More
看书之前,我以为我学会了很多帮助孩子情绪调节的方法。看书之后,我明白孩子天生拥有情绪调节能力,作为成人,我反而需要去学习和重温那个简单有效的治愈过程。 看书之前,有时候孩子大发雷霆,我就呆在他旁边什么也不做,陪他生气,我心里想的是我要给他示范如何让大脑盖合上,等着他的镜像神经元模仿我。意识深处,还是以“停止情绪宣泄”为目的的。看书之后,我理解到,孩子充分地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得到无条件的接纳,对于帮助他恢复自己的活力自信才智,有多么深刻的含义。 所以,孩子哭闹时,我更淡定了更轻松了,甚至当着外人的面,作为变色龙,我以前多少要给自己鼓劲,现在对于自己的处理方式,我更自信了。

关于倾听的视频分享

倾听孩子,采访孩子

我们常见的不倾听的状态

4人评论了“倾听孩子”

  1. 倾听一书,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真是做不到啊,从小喜欢了压抑隐藏,久之便觉不应该,是我自己的情绪出问题了,这样的感觉与情绪是不对的,此书却反其道行之,告诉你,你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可以被接受的,首先自己就不接受自己,有一种自己给自己做手术的感觉,忍着疼,带着极度的恐惧,一点一点先把自己剖析开来,因为如果自己都不接受自己,谈何接受孩子?
    所以这是我的一点感受,主要是前期,后来一点一点理顺之后便受益无穷了

  2. 面对 另一半的抱怨,如何接纳?如何反应?如何做到倾听?比如昨天也不仅仅是昨天,就是当消费一高了的时候,老公就会抱怨,这月花了多少多少啊,这个样子不行啊之类的。我就问他,你想怎么弄呢?答,没想怎么弄,知道这是必须花的,我钱都出去了,我抱怨一下不行吗?在我这里就是:不行啊!你凭什么抱怨,你抱怨谁,我出了力,干了活,我还遭抱怨,我冤枉不冤枉啊。你把钱给我,你去出力,你要多少我转给你多少,我绝对不抱怨,这昂行吗?答,这样不行。到时候就没得抱怨了,因为啥都没有了。我早上了看了这个倾听的文章。我就在想,我好像没有开启倾听模式,而且不接纳老公的情绪,你怎么能有这样的情绪呢,你不能有,你这就是不对的,给我收起来。

发表评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