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速阅读的分享

总有人问年妈,你怎么能读这么多书啊?

年妈每个月一般的阅读量是10本左右。一般都是先速读,再去考虑读哪部分要不要精读。

年爸读书是另一种风格,主要是根据主题搜索很多书然后找异同综合意见。有时被“建议”读一些书,尤其那些刚开始没什么兴趣去读的书,有点儿读不下去。

因此年爸也专门查阅了一些相关的内容,结合年妈实际经验,我们从这里开始,看看能不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敢于速读,其实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我们以我们想看什么的角度去读一本书,首次的速读只是先大致了解一个概貌,方便我们决定如何读。

当我们知道我们总是可以去再次拿起这本书时,可能就不太怕这里没明白就去看下一页了。

原则:要舒服哈,看书不是找罪受

1. 舒服的姿势

海龟建议的头一条就是:舒服
阅读很大的挑战就是待着待着越待越不舒服,那就读不下去或被中断了,这些都有很大影响。
但舒服归舒服,别睡着了,年爸目前主要过不去这个坎儿,提醒大家,舒适要,但别睡觉的姿势。

比如可以这样:(小提醒,可以再坐直一些,加个小垫子可能有帮助)

不要这样:年爸的经验之谈:-)

2. 舒服的环境

咦?海龟第二条建议还是舒服?这次是说环境的“舒服”,这种舒服是指适合阅读的环境。不用大,但不嘈杂,不容易受打扰,比如非要坐在小区广场舞中心区就不算适合的环境。

3. 舒适的时间

不同的书适合不同的时间,一般上午尤其早饭前,是比较容易看得进去书的时间。晚上晚饭后看些故事型自传型的不用太费脑子的。

4. 舒服的心态

不求看完,不求看全,不求看懂,只求看下去,先简单说这几个原则。
说着简单,但这里需要一些技能的训练了哈

技能:是越练越舒服的

1. 阅读而不是念出来

读书很多人的习惯是一边读一边默默念出来,当然也不排除还有些很可爱的同学必须真的出声念出来。但这样的速度就会大打折扣。念的时候,多走了一个没必要步骤。

要是想不念出来,需要注意观察到自己又开始念了,反复注意到,会帮助自己慢慢习惯,或者一直默念“哒哒哒…”,你念哒哒哒时就念不出那些文字了。哒哒哒咱也默念哈,别反倒添了个怪毛病。

2. 分块阅读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比如去银行,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中国建设银行,没有人会到门口后,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哦这个是建设银行不是建筑银行。开始时可以练习标点符号之间分成几个小片段来读,之后慢慢熟了标点符号之间只扫一眼。

开始时可以练习用手指指着两个标点符号中间的部分,这么一直指着,用手指带着眼睛,还有助于不分神。

3. 先粗读,预读,而不是精读

先粗粗地读,有助于大体了解说了什么,哪个部分大概在说什么。

就像我们听公园里两位大妈聊秋裤问题时,用不着一个字一个字听具体描述,知道是在聊什么就够了。

这样有了全貌,再去看细节会容易很多。而书的好处就是我们随时可以再读,不会真的错过什么。而且当我们知道我们还会再读时,心态也轻松些。

具体来说,就是粗读时遇到不懂的,跳过去,不懂就不懂,但继续读。反正以后随时可以再回来读。

先看序,目录,然后是每段第一句。

4. 粗读之后,读自己感兴趣的,不必按顺序读

写书人有自己的逻辑,但读书是为我所用的,记着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明明后面有一部分你很想看,不必强迫自己先看完前面的。除非真的看不懂了。有过一个电视剧前面没看一样能看明白的经验吧?很多书其实也是一样。

5. 不同部分不同读法,速度可变,态度可变

就像开车,有时我们慢慢的,有时一脚油门踩下去。读书也是可以调整速度和仔细程度的,有些话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多读几遍,然后快速翻阅之前有印象的几点,然后又回来慢慢看,又再快起来,培养自己的换挡能力吧。

6. 多数的书,不必去拆书或做笔记,真正值得精读的才需要

小结一下如何做的几点:

1. 舒服的环境,减少干扰的可能

2. 舒服的时间

3. 舒服的姿势

4. 先粗读,序,目录,每段第一句,最后一句,不懂就跳过

5. 用手指带着读,不念出来,或默念“哒哒哒…”

6. 粗读之后读感兴趣的

7. 根据内容调整阅读速度

阅读不是我们的专业,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如果大家有兴趣,还是可以找些专业的书参考。

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

发表评论

Scroll to Top